【凍頂烏龍茶】台灣茶中之聖

遠近馳名的凍頂烏龍茶是台灣知名度極高的茶,主要產地集中於南投縣鹿谷鄉。凍頂茶的原產地顧名思義就是凍頂山種的茶。南投鹿谷的凍頂山由於四季氣溫低、雲霧常年籠罩而得此名,這裡的土壤濕黏,產的茶葉優越異常,故以地名之便而取名凍頂茶,或凍頂烏龍。典型凍頂烏龍茶的特色在於喉韻醇厚、耐泡和持久濃郁的回甘。

 

講個故事

相傳,一百多年前,在南投鹿谷有位勤奮好學的青年名叫林鳳池,學識淵博的他聽說福建省要舉行科舉考試,非常想去應試,可是家境貧寒不能成行,鄉親得知此事後,相約跑來給他打油打氣支持他去考試,說有困難大家都能幫忙,於是便大家便給它湊足夠了錢。之後林鳳池果然金榜題名,考上了舉人並在重安縣衙就職,之後再林鳳池回台探親前,與同僚到武夷山一遊,便向當地購得36株茶苗,欲帶回南投當伴手禮感謝鄉里親友的慷慨解囊。南投的鄉親們之後將這些茶苗種至附近最高的凍頂山上細心照顧,之後再依照林鳳池的說法製程烏龍茶。

 

在蒐集資料的時候看到一篇對這個故事抱持質疑態度的網誌,覺得他分析的實在太精采了,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→→台灣茶訊凍頂烏龍茶

 

製程與特色

凍頂烏龍茶屬於中發酵茶外型捲曲半球狀 ( 或球狀 ),茶乾墨綠帶油光,茶湯因為烘焙過而呈現金黃琥珀色,香氣濃厚帶些許桂花香,入口甘醇滑重潤喉韻強,而這種茶最大的特色在於焙火香,葉底邊緣鑲有紅邊。

undefined

▲凍頂烏龍茶緊結勻整的球形茶乾,泛著新鮮烘焙的油光。

 

製作程序:茶菁摘採→室外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與攪拌→炒菁→揉捻→初乾或初焙→團揉及復炒3-5回→再乾或復焙→烘培→凍頂烏龍茶

焙火這道工法的出現,是由於古時候因為受到技術與保存條件的限制,為了降低水分以便運送貯藏,( 竹籠焙火的年代沒有現在的真空包裝機,茶葉的包裝方式僅用牛皮紙或茶葉罐...等 ),焙火度較高的烏龍茶可以在一般的環境下存放較久,所以大部份生產的烏龍茶,都採用中發酵、中焙火的方式製作成。

凍頂烏龍最早起源於鹿谷凍頂山,這裡的茶以發酵度較高、焙火較重而聞名。而現在已經演變成非關產地,而是特定類型香氣與滋味的茶了。

鹿谷凍頂山的村民指出,他們祖先製茶種茶的歷史悠久,與其他茶區不同的特色就是:手採茶菁、包布揉製成球狀、重焙火果香、後韻十足
於七O年代中期打響名號且大受歡迎,於是其他地區紛紛開始仿製這樣的風味,也同樣掛上凍頂烏龍的名稱,於是凍頂烏龍的名稱逐漸與產地脫離,變成至今,狹義的凍頂烏龍仍是指鹿谷凍頂山上產的茶,而廣義的凍頂烏龍茶,泛指半球型的中發酵中焙火烏龍茶 ( 不分海拔、產地 )市面上所見大多不是來自凍頂,可能來自名間鄉或阿里山,可能是以青心烏龍、金萱、四季春等製程。

 

undefined

如何沖泡

溫壺 以沸水倒入茶壺、茶海、茶杯等茶具後倒出,沖洗茶具可去除雜味也能使茶具溫度上升使茶葉有較好的舒展。
置茶 茶量約空間3分滿 ( 約6-9公克 ),依個人習慣及口味增減茶量。

注水 注入水溫約100°C,第一泡到第三泡浸泡約90秒即可倒出飲用,第四泡後逐次增加10-20秒,可沖泡六泡以上。 

undefined

▲在第三泡之後茶葉充份展開,倒出橙黃透亮的美麗茶湯,細細的品味茶湯入喉後在齒頰間散發的熟果香與焙火香,甘潤生津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